简体 |繁体 | English  
国际新闻 中国新闻 大地栏目组 亚太经济 廉政反腐 体育 书画家 军事 教育 公告
国际新闻
【网连世界】各国年轻人都在烦恼什么?
  发布时间:2018/12/11   来源:人民网   记者:辜雨晴 等

编者按:虽然成长环境不同,但各个国家的的年轻人几乎面临相同的问题。与上一代相比,更高的失业率和房价,更低的社会保障和成功率是他们生活中的锥心之痛。本期网连世界让我们来看看各国年轻人都在烦恼什么?

中国香港:青年“上车难”之困扰

辜雨晴

香港旺角街头(图为东方IC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

“上车”,其字面意思指的是搭乘车辆的动作,然而在香港文化语境下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特殊含义,它指的是人们首次买房;所谓“上车盘”,就是指性价比高、总价适合年轻人“上车”的楼盘。作为全球房价最难负担的城市之一,香港青年的置业问题一直倍受关注,近年来,尽管香港特区政府不断推出“辣招”(指的是为遏制楼价过高而采取的措施),然而高楼价依然困扰着大多数香港青年。

80后林小姐是香港某企业的管理人员,与当下不少年轻人的想法一样,林小姐希望先置业再结婚,但是高房价令她与相恋多年的男友迟迟未能走进婚姻的殿堂。据介绍,林小姐与男友月收入加在一起约为4万港元,两人经过5年的储蓄,目前共有30万港元的存款。然而,要想在香港购买一套400万港元的“上车”楼房,首付三成,至少也要120万港元,且不包含律师费、佣金等其他费用。林小姐与男友的储蓄显示与“上车盘”首付相去甚远。

在香港,住宅房屋按照性质的不同主要分为私营住宅、公共屋邨(简称“公屋”)、居屋三大类。其中公屋由特区政府或志愿团体兴建,出租予低收入市民,该类房屋不容许转租和买卖;居屋则是由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委员会负责兴建,并以低于市值的价格在扣除地价后出售予低收入市民。然而公屋合资格门槛为个人每月最高入息限额不超过约1.15万港元,将大多数香港单身青年拒之门外,(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香港居民收入中位数为1.68万港元)。因而,私人屋苑是香港市场上流通最多的房屋类型。

储不够首付的林小姐无奈之下只得将目光从私人屋苑转移至居屋上。然而就2018年香港房屋委员会最新一次开放居屋申请情况来看,特区政府共开放3个屋苑合共4431个单位,却收到27.2万份申请,超额认购逾60倍,且政策优先家庭申请者。林小姐坦言,抽中居屋的机会相当于“中彩票”的概率,“片瓦遮头”的奋斗目标只能当作理想来看待。

事实上,与林小姐有着相同烦恼的香港青年不在少数。据咨询机构Demographia发布的2017年国际房价负担能力报告显示,香港连续第八年稳坐第一,属于“极度负担不起”之列,且过去两年情况进一步恶化,处于空前高位。香港地狭人稠,房屋供应不足,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居住环境。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数据显示,香港家庭住户的居所面积中位数约430尺(约4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为161尺(约15平方米),全港逾八成住户只居住在小于753尺(约70平方米)的单位之中。于是乎,地产开发商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劏房、笼屋、太空舱、水管屋等奇葩住所。

高企的楼价令不少青年只得“望楼兴叹”,甚至影响到青年的婚恋和生育计划。据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有约50%的受访青年因住屋问题而影响到婚姻(占15.6%)和生育计划(14.8%);有45.5%的20-29岁租户与38.9%的30-39岁租户,认为“买不到楼彷徨无助”;甚至有61.1%的20-29岁租户与76.5%的30-39岁租户“已经完全放弃买楼”。

除了对青年个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产生影响外,高楼价还带来了一系列困扰香港社会的不良后果。首先,高楼价制约着香港的创业环境,令青年初创者对于高租金望而生畏,阻碍了香港创新科技的发展;其次,它对香港安定的社会环境构成威胁,高楼价使得青年的骄傲与自信受挫,令他们容易产生悲观和愤懑的情绪,滋生出许多社会问题。

楼价高企,公屋居屋供应不足,已然成为香港青年向上流动时面临的严峻关卡,值得庆幸的是本届特区政府决心迎难而上,已展开土地大辩论,逐步制定出新的房屋政策,正努力尝试着打破这一障碍,让青年人看到希望。

“期待特区政府可以为青年向上流提供机会,让我们在实现‘置业梦’的同时,能够拥有更多展示才能的空间,亦为香港的发展出一份力。”林小姐对于未来仍抱有美好憧憬。

澳大利亚:失业率高、住房负担能力差 生活难题考验年轻人

王泉骄

提起澳大利亚年轻人,不少人会想到他们自由散漫、不喜约束的个性。这里的年轻人并不太跟得上“新潮”“流行”,他们不太追捧名牌,喜欢舒适的着装,拖鞋和短裤是休闲时的常态。他们生活节奏不快,由于地广人稀的地理条件,他们亲近自然、崇尚运动,尤其钟爱户外运动。他们充满冒险精神,冲浪、悬崖跳水、高空跳伞在澳大利亚也是颇受欢迎的极限运动。而他们并非没有自己的烦恼,生活也并不都安逸。

失业率高、住房负担能力差、生理与心理健康问题等,都是当下澳年轻人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在过去五年间,澳大利亚创造了约上万个就业机会,然而15至24岁人口的失业率一直徘徊在12.5%左右。澳媒报道称,年轻人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接受负担得起的优质教育和培训,否则他们很难在护理、教育、农业、科技等行业中获得工作,而并非所有年轻人都有能力和金钱接受这样的教育。

2016年澳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由于技能和经验较少,越来越多澳“90后”“00后”正在长期从事低薪工作,如招待及食品准备方面的服务工作。15岁至34岁的快餐厨师占该类工作总人数的84%;同年龄段的酒吧服务员与咖啡师占同行业总数的79%;而15岁至34岁的咖啡厅服务员则占总数的66%。

当下许多澳年轻人发现大学毕业便顺利找到全职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中期,约80%获得全日制学士学位的毕业生能够在毕业后四个月内找到全职工作。而2017年,这一比列下降到了70%。近两年,高校考试季时学生因通宵复习而昏厥的事件时有发生。

刨除这些个例,由于竞争日益激烈,在澳高校学生学习负担重、就业压力大已成为普遍话题。来自麦考瑞大学的罗克,高中毕业后先是步入社会累计经验,而后返回校园学习金融专业。目前让他焦虑的便是如何顺利高分毕业、拿到学位,去中国上海开展自己的事业。

罗克认为,购房也是使澳年轻人感到焦虑的话题。在悉尼,一套房子需要百万澳元左右,首付需要20%,他称这对普通工作者而言,很难实现。粗略估算,即使一个年轻人每周存下100澳元,仍要花26年才能攒够一套悉尼中位价住房20%的首付。

目前澳大利亚人的住房负担能力创历史新低,青少年无家可归的比率也在上升。2017年汇丰银行的一项调查指出,过去三十年间,澳大利亚住房自有率不断下降,18岁至36岁的澳大利亚人群住房拥有率仅为28%。澳大利亚年轻人对他们的未来较为悲观,只有8%的人相信自己的经济状况会比父母好。澳独立智库格拉顿研究所曾大胆预言,年轻一代的澳大利亚人或将成为“永久租房者”。

在澳大利亚,虽然吸烟和使用非法药物的年轻人数量正在减少,但酒类消费量仍然很高,处于高危险水平。对于25岁以下的人而言,自杀仍然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由澳大利亚心理学协会和墨尔本斯温伯恩理工大学展开的澳大利亚孤独报告中指出,澳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容易感到孤独,更容易患社交焦虑症和抑郁症。18岁至35岁的人中,有62%的人认为自己缺乏陪伴。

对于年轻人所面临的这一系列社会问题,《悉尼先驱晨报》曾于今年四月发表《澳大利亚的年轻人受到了攻击》一文。文章称,澳年轻人和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被轻视,年轻人关心国家政治,但政府系统地拆除了几乎所有需要听取年轻人意见的机构,如澳大利亚青年办公室。而澳大利亚是唯一一个国会中没有青年部长的英联邦国家、少数没有实行国家青年战略的发达国家。文章最后写道:“是时候与年轻人一起并肩作战了。”

但作为年轻人的罗克依然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他认为,相比许多国家而言,澳大利亚是非常宜居的,他用幸福、谦逊、自在等词语来形容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我们没有遭受灾难,没有过于贫穷。我们有充足的机遇和资源。在这里,如果你想要更好的生活,便可以通过努力去获取。” 

南非:青年人面临严重失业压力

王磊

根据南非统计局(Stats SA)七月份发布的年中人口统计报告显示,南非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国家。在南非,年龄在15-34岁之间的人被视为青年。南非共有5770万人,而年龄在15至34岁之间的年轻人占2060万人,占总人口的35.7%。如此庞大的青年人口,却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失业。

与2017年第四季度相比,2018年第一季度南非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0.4%,然而失业率目前仍为26.7%,与2017年第四季度相比保持不变。南非青年在劳动力市场上非常脆弱,15-3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为38.2%,这意味着劳动力中每三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以上的人没有在2018年第一季度找到工作。

其中一些年轻人对劳动力市场感到气馁,他们也没有通过教育和培训建立自己的技能基础,不再就业,或接受教育、培训。在南非,这被称为NEET(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

NEET率是年轻人重要的额外劳动力市场指标。在15至24岁的一千多万人口中,NEET率为32.4%(约3百万)。如此高的NEET率表明南非年轻人在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某些因素,如缺乏经验和失业时间过长等,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这些年轻人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

南非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因此造成熟练劳动力不足,在2017-18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南非教育系统在137个国家中排名第114位。政府设置的最低工资标准则限制了用人单位使用年轻劳动力,而过度保护的劳动法也使雇用新员工的吸引力降低。

近年来,南非政府为了解决更多年轻人的工作问题,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例如采取激励措施鼓励雇主承担雇员的培训任务,培训者可以更多地关注雇主直接要求的技能;鼓励年轻人参与需求驱动的培训计划,让这些被雇用到工作岗位的青年人在短期内成为有价值的工作人员。这些措施将帮助年轻人增加动力,迅速融入工作环境。

当然,南非的年轻人也在完成“自我救助”。年仅23岁的贝森是南非第一家中小商户电商平台的创始人,其电商网站Hoorah目前已经得到两位投资者的青睐。他的理念,就是要帮助更多人改变生活。他说,“互联网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而非洲拥有巨大的市场。我有信心把网站打造成非洲的‘阿里巴巴’,让更多的非洲商品走向世界。”

战火下的叙伊青年:身心苦 就业难

作者:瓦利德 翻译:王晶

当地时间2012年9月9日,叙利亚阿勒颇,年轻人在街头骑着自行车。(图为东方IC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

战争是人类制造出来的最大灾难。它不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还会对环境、基础设施和经济造成巨大破坏。在战争阴云笼罩下的国家,人民也很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叙利亚和伊拉克都经历了本世纪初最惨烈的战争,这给两国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带来了消极影响。其中,作为社会的主力军和主要劳动力,两国青年受战争影响最大。不仅身心受到打击,他们对未来的梦想也被摧毁。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预期寿命等健康指数来了解战争和冲突给伊拉克和叙利亚青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将战争爆发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随着战争爆发,两国青年人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在叙利亚,战争爆发后的前5年,死亡人数已超过25万人,受伤人数超过100万人。2010年,战争爆发前,叙利亚人的平均寿命为75岁,但这一数字在战争爆发后的前3年就迅速下降到55.7岁,降幅高达27%。在伊拉克,情况则更加糟糕,该国青年人的健康状况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变差。伊拉克曾拥有非常健全的医疗健康体系,上世纪80年代,医疗机构已覆盖了该国97%的城镇人口和79%的农村人口。但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际制裁以及美国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使该国青年的健康指数大幅下降。2010年,该国20岁至24岁青年的预期寿命仅为54岁。而战争成为青年人,特别是青年男子死亡的主因之一。相关调查显示,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的前18个月内,该国人的死亡风险就上升了2.5倍。

战争不仅给叙伊青年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身体伤害,也让他们饱受焦虑症、恐慌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困扰。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叙伊青年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它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战争期间,一项针对18岁以上伊拉克人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在战乱下成长的青年人大多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报告显示,18岁到34岁的人群患恐慌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比例是65岁以上人群的5.3倍。这也反映出伊拉克战争已使得该国青年人十分脆弱。

另一方面,战争对叙伊两国青年人的教育和就业也产生了严重影响。叙利亚教育部表示,大马士革的公立大学已经接收了来自全国各个大学的4万名离散学生。内战也导致该国许多学生被杀、被绑架。就业情况同样很不乐观。2011年,该国青年人的失业率不超过15%,但这一数字在2014年底骤增至57.7%。同时,他们的工作条件也急剧恶化。而在伊拉克,连年战争已导致该国15岁至29岁青年人的文盲率增加至男性的15%和女性的20%,伊拉克“60后”的受教育程度与后面几代人相比反而是最高的。战争也使伊拉克青年的失业率大幅上升。

责编:周勇

要  闻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同杜达、拉赫蒙通电话
中央有关部门听取香港各界对完善"爱国者治港"有关制度的意见 夏宝龙出席
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开幕 汪洋出席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被判3年有期徒刑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4日召开
中国脱贫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暂停台湾菠萝输入大陆完全合理必要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党组成员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姓  名
身份证号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亚太经济新闻网 凤凰通讯社 中国网传媒经济  中国青年网 华讯网 央视网 央广网 映象网 凤凰网 中联部 中国新闻网 龙子网 国新办 中国网信网 未来网 中国纪委监察部 中编办 紫光阁 法制网 中青在线 微信公众号  
  主页  关于我们  会员专区  网址:www.cinm.hk  新闻热线:18137825188  豫ICP备1705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