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 English   人员查询  客户端 | 公务邮箱 | 旧版回顾
国际新闻 中国新闻 大地栏目组 亚太经济 廉政反腐 体育 书画家 军事 教育 公告
“辽宁号”航母购买历史真相
航母试航总指挥—“辽宁舰”试验试航总指挥张永义将军素描
  发布时间:2018/12/23   来源: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   记者:向瑞成 推荐:李忠效

       2012925日,中国海军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仪式在大连造船厂隆重举行。随着“辽宁舰”的公开亮相,海军副司令员、“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试验试航总指挥”张永义海军中将的名字不断被媒体提及。

       众所周知,“辽宁舰”是在乌克兰报废航母“瓦良格”的基础上续建起来的,除了船体和主机外,其他设备均为“中国制造”。中国航母工程于20048月正式立项,在没有图纸、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从论证、设计到建造,仅用8年时间就搞出一艘像模像样的航母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2012年底,我受命撰写“辽宁舰”报告文学,先后采访了各行各业参与航母工程的建造和监造人员达200余人,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张永义亲自坐镇指挥试验试航,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航母搞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

航母试航总指挥――“辽宁舰”试验试航总指挥张永义将军素描

一、干航母就要有“航母意识”

       航空母舰是船与飞机的结合体,却不是船与飞机相加那么简单。海军一位军代表局局长说:海军搞了几十年船,也搞了几十年飞机,以往都是各干各的,如今要搞航母了,最核心、最难的是“舰机协同”。

       负责造航母平台的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负责造航母舰载机的是中航工业集团公司,这两家企业都认为自己应该在航母工程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在航母设备进入舰载机试验训练基地以后,中航工业和中船重工的试验人员更是吵得不亦乐乎。中船工业的试飞院副院长提出,航母应以飞机为主,中船重工总设计师办公室主任则提出,航母应以船为主。

       开会的时候,“船口”的人坐一边,“航空口”的人坐一边,针锋相对,毫不相让。谁都强调自己重要,都想当主角,同一件事情,双方用词都不一样,比如,船用设备与飞机进行适应性配合试验,“船口”的人称“舰机试配”,“航空口”的人称“机舰试配”。双方不但在口头上按各自的方式表述,在文件上也是如此。我在采访“船口”的军代表和“航空口”的军代表时,他们的表述方式也和各自所在的工业部门一样,听起来非常别扭,也造成了试验工作上的混乱。

       在两大工业部门关于“舰机之争”最激烈的时候,张永义一言九鼎,明确告诫他们:不要争以谁为主了,你们要记住,搞航母,首先要有航母观念。什么叫航母观念?简单地说,搞船的人要记住:甲板上有一条跑道;搞飞机的人要记住:跑道在航母甲板上。――这就是我们要讲的航母文化!

       我相信,这句话将成为中国航母文化的一部分,永远镌刻在“航母人”的心中。

       张永义规定:试船上设备的时候,以船口为主,航空口配合;试飞机的时候,以航空口为主,船口配合。

       这样一来,分工就明确了,双方都是“主角”,也都不是“主角”,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张永义在一次会上强调指出:航母的最大特点,是舰机必须要结合在一起,没有一个舰机的配合,就谈不上航母。干航母首先要有“航母意识”。什么是“航母意识”?我个人理解就是大局意识,就是协调意识,就是以飞机为中心的意识。航母的主战武器是飞机,而我们所有的保障设备都必须以飞机为主,为飞机服务。没有飞机,也就没有航母;没有飞机和飞行员的完美结合,没有飞行员、飞机和特种设备的完美结合,航母就谈不上战斗力。

       张永义用“航母文化”逐渐理顺了两大工业部门的关系。大家认为,如果没有张永义的现场协调,“舰机适配”试验根本无法顺利进行。

航母试航总指挥――“辽宁舰”试验试航总指挥张永义将军素描

二、亲身感受“世界最好的偏流板”

       作为航母试验试航总指挥,张永义经常在需要拍板的时候果断拍板,绝不犹豫。当然他也不是盲目拍板,他不但要看试验数据,有时还要亲身体会和感受试验情况。在舰载机试验训练基地试验尾喷偏流板时,张永义做出了一个冒险的举动,让大家为他捏了一把汗。

       那天,“歼-15”飞机滑行到起飞的位置,偏流板缓缓升起来了,偏流板装置与飞机尾喷试验开始了。飞机发动机开始全加力,巨大的引擎声震耳欲聋,发动机喷口的红色火焰喷到偏流板上,顺着偏流板的斜面冲上天空。冲天的气流呈透明的波浪状,让人看了眼晕。

       在此之前,喷气偏流板装置已进行了数百次承受全加力尾喷试验和可靠性试验,经航空和船舶方面专家的分析计算,该装置达到了“可承受舰载机全加力起飞尾喷”的性能指标要求。但在试验过程中谁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198911月,苏联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在试验试航期间,由于止动轮挡出现故障,功勋飞行员普加乔夫驾驶的T10k-2飞机在加力状态下滞留了十秒钟,发动机尾喷流烧坏了升起的偏流板设施,导致六个制冷板断裂。起飞位被瞬间汽化的偏流板冷却水蒸汽云笼罩,被高温熔化吹散的偏流板覆盖层像纸片一样沿甲板乱飞,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由此可见,这项试验的危险性很大。

       现场专门安排了飞机发动机暖机耐温试验和舰载机尾流场测试。一开始,张永义和航母总设计师、舰载机总设计师等人一起站在十几米外的地方观看。突然,张永义大步走向偏流板,在距离偏流板后面大约五米远的地方站住了。他要亲身体验一下现场的温度有多高,气流有多大,如果在舰上,甲板工作人员会是什么样的感觉。他的举动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一旦发生意外,强大的高温气流瞬间就可将站在那个位置的人烧焦并抛向天空!

       大家看到,张永义的神情非常坦然。

       航母总设计师和舰载机总设计师被张永义的精神所感动,也跟着走了过去,共同体验了被飞机尾焰烘烤的感觉。

       海军驻上海某研究所军代表室副总代表冷骏在现场看到了这一幕,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激动地说:“张副司令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在飞机工作时站在偏流板五米以内距离的第一人!”

       偏流板在试训基地经过各种方式的试验,固化了装舰装备的技术状态,按期交付大连造船厂完成安装调试。继美、俄之后,中国已经具备喷气偏流板装置的自主研发能力。因中国发动机尾喷流场特殊工作状态高于俄罗斯,也超过美国,因此,中国航母偏流板成了“世界最好的偏流板”。

航母试航总指挥――“辽宁舰”试验试航总指挥张永义将军素描

三、“失踪”的海军副司令员

        有很长一段时间,张永义在大连造船厂和试验训练基地之间奔波,长期不在北京,很多人以为他“失踪”了。

       2010夏天,海军航空兵一位已经退休多年的将军到某海滨城市旅游,驻地部队的老部下请他吃饭。席间,将军突然问:“张永义是不是出事了?”

       大家一愣,一位部下不解地问:“出什么事了?”

       将军说:“一年多了,海军报上怎么一点没有他的消息?”

       大家一听是这个原因,都笑了。

       一位部下解释道:“他现在干的事情不能见报,如果见报,就是大新闻!”

       部下将张永义长期坐镇“舰机适配”第一线的情况向老首长做了汇报,将军这才恍然大悟。

       这位部下接着说:“如果没有张副司令在那里坐镇、拍板,很多事情没法协调。工业部门的船口和航空口,谁也不服谁;海军内部的船口和航空口、海装和海后也有矛盾,工程要求的时间那么紧,作业面积有限,谁都想赶快把自己的活儿干完,新机场工地几乎天天都在吵架。每个部门的压力都很大,要我说,张副司令的压力最大。”

       将军提议,为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干杯。大家一起端起了酒杯。

       因为张永义长期在现场“督战”,脸晒得很黑,皮肤也显得粗糙,看上去像个老农民。一天,他从外地回京,要去办公室看看,因为没穿军装,海军机关办公楼新来的警卫战士不认识他,在办公楼门口,哨兵把他拦住了,盘问道:“请问你找谁?”

       张永义愣了一下,哑然失笑,解释说:“我不找谁,去办公室看看。”

       哨兵也愣了一下,大概没想到他会这样回答,又问:“你的办公室在哪?”

       张永义说:“在二楼。”

       哨兵大惑不解,二楼是海军首长办公的地方,这个老头儿是谁?

       哨兵正疑惑间,有个机关干部从门口走过,看见哨兵盘问张永义,就对哨兵说:“这是海军张副司令!”

       哨兵马上立正敬礼:“对不起,首长!”

       张永义笑笑说:“你做得对。”

       张永义作为海军副司令员,能够长期蹲守在“舰机适配”工作第一线,弄得像个上访的老农,这种工作精神是令人尊敬和钦佩的。

       张永义的夫人曾和他开玩笑说:“老张,等你死了就给你埋在那里得了!”

       时任海军装备部航空办公室主任李鸣很动感情地说:“试训基地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永义副司令在那里看着弄起来的,他确实很不容易,一说起这些我就要哽咽。”

航母试航总指挥――“辽宁舰”试验试航总指挥张永义将军素描

四、试飞员把鲜花献给“教官”

        20121123日,是“辽宁舰”真正成为航母的日子。这一天,海军试飞员戴明盟驾驶“歼-15”飞机首次着舰成功。

        戴明盟从飞机上下来,首先向总装备部副部长报告,完成首次着舰任务。接着,“辽宁舰”的女兵向他献上鲜花,其他领导上前与他握手、拥抱。大家都很激动,戴明盟也很激动,一群铮铮铁骨的汉子,几乎每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中国海军航空兵组建于1952年,在2012年第一架舰载机降落航母之前,整整60年,海军航空兵和空军航空兵几乎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陆上相似的机场,都是功能相似的飞机,从20121123日这一天开始,海军航空兵的固定翼舰载机终于登上航母平台,从此有了可以在世界任何一片海域飞翔、起降的移动基地。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怎能让这项伟大工程的参与者不激动呢?

       戴明盟在与大家握手拥抱的时候,目光一直在四下巡视,他在找张永义。张永义不仅是航母试验试航总指挥,还是他们的飞行教官。“歼-15”飞机的第一批试飞员,四人来自空军,二人来自海军。那几位来自空军的试飞员得知张永义过去是海军飞行学院院长,主要飞直升机和大飞机的,而他们是飞小飞机、玩动作的,开始还有点不服气,后来他们发现,飞舰载机,与飞普通飞机有很大区别,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练的都是航校学员的动作,回归到飞基本驾驶技术和航线,这些都是张永义的强项。他有多年飞行教官的经验,知道怎样管理学员,怎样对他们提要求。他对试飞员的讲评非常到位,让他们心服口服。最后首批试飞员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师。

        戴民盟看到了远远地站在人群后面的张永义。他冲出人群,向张永义走去,向教官敬了一个军礼,把手中的鲜花献给了他,然后两人紧紧拥抱。

       “小子!好样的!”张永义拍着戴明盟的后背说。

       据当时在场的人员回忆,张永义显得比较冷静,没有像大家那样激动。因为后面还有四名试飞员要着舰,在所有飞机安全着舰之前,他的神经要比别人绷得紧。

       随后而来的试飞员像戴明盟一样,成功着舰后都把鲜花献给了他们的“飞行教官”。张永义在和最后一位着舰的空军试飞员拥抱时,激动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20121125日早上8点多钟,“辽宁舰”圆满完成舰载机首次着舰试验,靠上码头。因为下船的人很多,往日都是先安排首长下船。那天大家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张永义的踪影。怎么回事?后来一了解,是他舍不得马上离开。他的服役年限已经到了,马上就要退休。他说:“船上还有几个地方,我还要去看一看。”他转了好几个舱室和战位,最后登上甲板,走到阻拦索那里,仔细察看了每一根阻拦索,还用手摸了摸,然后说:“走!下船!”

       一位军代表向笔者大发感慨道:“张副司令对这条航母的贡献,是要载入中国海军史册的。没有他这么玩儿命地干,没有他这么严谨地工作,这条船不可能做到今天这个程度。”

       原海军装备部航空办公室主任李鸣说:“海军党委让永义副司令来抓航母工程,是非常英明的决定。他是飞行教员出身,他的语言能力、文字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对问题的判断能力都非常漂亮。航母工程能有今天的成绩,永义副司令绝对是第一大功!”

       海军装备部门一位领导曾经在一次闲聊时感叹道:“天赐海军一个张永义!”

      (作者:李忠效)

责编:周勇

要  闻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同杜达、拉赫蒙通电话
中央有关部门听取香港各界对完善"爱国者治港"有关制度的意见 夏宝龙出席
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开幕 汪洋出席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被判3年有期徒刑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4日召开
中国脱贫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暂停台湾菠萝输入大陆完全合理必要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党组成员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姓  名
身份证号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亚太经济新闻网 凤凰通讯社 中国网传媒经济  中国青年网 华讯网 央视网 央广网 映象网 凤凰网 中联部 中国新闻网 龙子网 国新办 中国网信网 未来网 中国纪委监察部 中编办 紫光阁 法制网 中青在线 微信公众号  
  主页  关于我们  会员专区  网址:www.cinm.hk  新闻热线:18137825188  豫ICP备1705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