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走天下 高楼从此起
安频 谢金城
前言:
此次,我们《监利人》杂志社采编人员,应约前往佛山采访一位建筑业精英黄仁光先生。来到约定的采访地点佛山顺德,黄仁光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黄仁光先生虽然已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却精神矍铄、穿着朴素,平头短发梳得一丝不乱。他的双眼明亮如星,脸膛是紫红色的,带着岁月的风霜痕迹。当我们说明来意后,黄先生说:“感谢监利市委领导,感谢监利荒湖领导和父老乡亲,感谢《监利人》杂志社的编辑们,还记着我这个在外飘泊几十年的游子,我感到非常高兴。这些年,我在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地承接建筑工程,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根本不值一提。但各位既然来了,我就简单讲讲吧,或许对年轻人有一点启发。”
黄仁光先生
一、从事建筑 精益求精
1957年,黄仁光在监利市黄歇口镇颜场村出生,只因家中兄妹六人,生活十分困难。作为家中长子的他,体谅父母的不容易,很早就从黄歇五场中学辍学回到了颜场村,帮助父母下地劳作争工分,增加家里的一点收入。在农闲的时候,他跟着村里的泥瓦匠帮人建房,次数多了,他对着这门老手艺起了兴趣。于是,他便买来一些常用工具,譬如抹子、油灰刀、砌砖刀、抹泥刀、泥瓦线、灰匙、泥板子、铁泥板等等,没事的时候就在门口找砖头、泥沙练习。加上他乖巧,肯向老泥瓦匠们虚心求教,因此就掌握了泥瓦匠的各项技术活。
泥瓦匠,其实从简单角度来说,就是从事砌砖、盖瓦、桥梁等建设工作中的建筑工人,要求就是横平竖直最基本的从业要求,用的都是当地的木石水土,泥瓦匠们把泥和得越均匀越好,缝抹得越平越光越快越好,讲究的就是手艺精湛,技术过硬,才能受人尊重。
农村的泥瓦匠师傅具有流动性,哪家要建房或翻修房子,就必须请泥瓦匠来。一般来说,老百姓在冬季的建筑需求生意比较旺盛,因为在这个时候嫁娶的和有条件的人家几乎都集中在这个时间建新房或者改造旧房。那时候的东家还要挑选一个吉利日子,再与手艺好的泥瓦匠师傅约定那天开工。
黄仁光的手艺过硬、脾气温顺、吃苦耐劳、口碑极佳,是黄歇口镇有名的泥瓦匠师傅,上门来请工的东家很多。颜场村周边的村庄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与建造成功的房屋。
黄仁光每给东家修建一座房屋,他都当成一次再次提高的机会,态度认真负责,时刻苦练本领。这种思想,让他在以后走得更远、更稳。
二、青年才俊 稳扎稳打
1978年早春二月,黄仁光经人介绍进入了湖北省国营荒湖农场的建筑工程公司。湖北省国营荒湖农场位于湖北南部,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在监利、潜江、仙桃三县市结合部,南临黄金水道长江38公里,北抵宜黄高速公路、318国道40公里处。是湖北省农垦系统较有影响的中型农场之一。总场所在地毫口即古离湖,因屈原于此赋《离骚》而得名。这个地方历史底蕴深厚,人才辈出。
湖北省国营荒湖农场建筑工程公司主要经营民用、工业建筑的承建,还包括经营建材销售、家具厂、锯板厂、水泥制品厂等,为农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在施工中如遇到难题,他认真钻研,出主意想办法,困难面前时刻冲锋在前,这样他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与信任。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担任建筑工程公司的施工队长、股长、副经理,公司法人,直到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
三、为家分忧 南下创业
家里人口多,上有老下有小,他做为家里当家人,自然而然家庭的重担全部在他身上,不得已南下广州、深圳等地再创业,只为多挣一些回来分担家庭的生活重担。
当他跟年迈的父母和妻子说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他们都不同意他出去冒这个险,荒湖农场的领导们也都极力挽留,说他都已经四十多岁的人了,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万一到外面打工挣不了钱,在荒湖农场的领导岗位又没了,一大家子怎么生活呢?
但黄仁光还是决定要拼一拼。荒湖的几位领导经过研究,认为黄仁光在农场几十年如一日,一直都是勤勤恳恳、团结同志、贡献巨大,在外打工如不顺利随时可回农场复职,如遇到困难随时打电话回来,荒湖农场就是你的后盾。
领导们的一席话,令黄仁光非常感动。出发的那一天,他带上董建国等四位在建筑公司情投意合的同事,背上一大包鼓鼓囊囊的行李,挥手向前来送行的亲朋好友告别。
当车辆徐徐开动之时,黄仁光望着这片土地,双眼一下子湿润了……
四、如日中天 子侄成业
1999年春,黄仁光带着同乡们在深圳某区租住了一间的小房间,由于人生地不熟,那段时间只能到处找点零碎的泥瓦匠活做,仅能勉强维持生活。
但半年之后,他通过自己的能力、信义与格局,在深圳建筑行业结识了许多同行。随着他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大,有很多大型的房地产开发商认识了他,愿意与他洽谈生意。他每接一项业务,在工地与建筑工人同吃同住同劳,总是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从不弄虚作假,欺骗别人。
有时在数十米高的脚手架上检查工作,炙热的阳光烤着他的皮肤,满头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淌,连衬衣都湿透了,紧紧地粘在身上。但他坚持在工地。
这样的坚守,换来了黄仁光的好名声。连广州等地的房地产开发老板都慕名而来,找他签下一份份房地产建筑合同。
许多监利的亲朋老乡都纷纷加入到他的工程队,黄仁光认真仔细的加以辅导和培训,使之成为一支质量过硬的基建队伍。
在广州至今还流传着一段与黄仁光有趣的故事。广州一带的人民,都很信风水,尤其是搞房地产的老板。广州有一位房地产老总,打听到东莞有一位从湖北监利来的基建工程队的队长黄仁光,在房屋基建中十分了得,便想把自己一个新项目交给黄仁光。但他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心中觉得不踏实,就电话约好黄仁光到一家酒吧见面,还特别邀来一位岭南著名的风水师来给黄仁光看下面相。
等到黄仁光一脚刚进酒吧内,这位老总抬头看了一眼黄仁光的面相,就爽朗地一笑说:“今天用不着风水师给黄先生看面相了,我当老板阅人无数,一眼就看透黄先生面生善相,胸有烟霞,是个像山一样牢固的诚实人,我的一项房地产基建工程就交给黄先生你了,现在就签合同。”这真是吉人自有天相。
黄仁光面生善相,无怪乎那位老板一眼就能认定。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相由心生”。从仁光这个名字上去理解,就知道他家长辈对他寄托了无限的希望。仁是儒家提倡的道德准则之一,光是光耀祖德。黄仁光的历代祖辈都喜欢做善事,在黄歇一带口碑极佳。而到黄仁光这一辈,他已把仁义友爱发挥到极至。每到一地,总能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美。他的心中装着满满的爱,爱父母、爱长辈、爱兄弟姐妹,爱子女、愛后辈子侄,但更爱家乡,爱生他养他的这片监利沃土。
他身处逆境亦能坚守仁义。他在1999年刚到深圳的时候,没有赚到多少钱,荒湖领导要特别照顾他,让他回去把一项新的基建工程让他去做,好赚点钱贴补家用。可黄仁光一口就回绝了,他说:“我既然离开荒湖农场,就不能再享受这般优待,还是留给更需要的人吧。”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德啊……
黄仁光先生(中)与两位作者合影
结语:
如今,他在广州、佛山、中山等城市的工程项目都进行的如火如荼,并且这些年还在佛山开办了工厂,由他的子侄担任主管领导。我们一一参观和采访他开办的工厂,装修得豪华气派,办公室内的货柜架上琳琅满目地摆放各种荣誉奖牌。
黄仁光和他的子侄们,是从监利这块热土上走出的一代代精英,他们都凭着自己的聪聪才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干出了卓越的成绩。
由此,笔者想起在这广东佛山的山山岭岭,每年阳春三月,都长满了一种特有的禾雀花,开得芬芳灿烂,它们一藤挂万景、尤似万鸟栖落枝头。在乍暖还寒的阳春三月之季,滋润着朦胧春雨,宛如一只只晶莹的小雀簇拥着吊挂枝头,犹如万鸟归巢,红杏闹春。心中便立刻涌起一种甜美的思绪,黄仁光和他的子侄们,正像这广东佛山的山坡上,开满着这如云似霞的禾雀花,给这座美丽的花城,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黄仁光先生临行前说:“明年初暖花开,诸位再来这里,我来接待。”我们甚为感动,在心里祝福黄先生……
作者简介:
安频、男、高级经济师,现任湖北省报告学会副会长、党支部副书记。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音乐文学家会员、1999年任监利县作家协会执行主席兼《监利文学》杂志主编,2016年任《大荆州》杂志主编,2011年到至今任《监利人》杂志主编。(杂志共出刊138期,计1794万多字,40余万本)。组织编辑各类部门书籍5部,计90余万字。主要专著有《一束乡愁》《思想底片》《世相评谈》等十部。在《农民日报》《天津日报》《湖北日报》《法制时报》等省级报刊发文近百篇,很多作品被《北方文学》《西部散文选刊》《散文百家》《鸭绿江》《龙门阵》《中华英才》《中国报告文学》《散文选刊》《名家名作》等省级杂志发文近百篇,同时在《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农家书屋》等190多个网站发文近460多篇。荣获过中国散文年会"十佳奖",《散文百家》优秀作品奖。还被《散文选刊》《海外文摘》精短小说》杂志社聘为特约作家。2020年疫情期间、组织作者向慈善机构捐款18万多元,并创作抗疫之歌《白衣卫士》获人民音乐出版社纪念奖。
谢金城系《监利人》杂志编辑,作品散发各大杂志与网络。
【责任编辑: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