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政 >正文 当前位置: 时政

写在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幕之际:书写绿色答卷 共建美丽家园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1-07-12
字体:

  新华社贵阳7月11日电 题:书写绿色答卷 共建美丽家园——写在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幕之际

  新华社记者高敬、李惊亚、李黔渝

  7月12日至13日,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

  “低碳转型 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本次论坛的主题,也是将美丽中国蓝图变为现实的“密码”。

  本次论坛将展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行动”,发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

  多彩贵州奋笔书写生态大文章

  夏日里,走进贵州省仁怀市五马镇,五马河两岸青山映碧水,绿水绕人家,黛瓦白墙的黔北民居依水而建,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

  “昔日河谷千疮百孔,如今河岸鸟语花香。”谈到五马河的蜕变,五马镇镇长李先方感慨良多。

  五马河是赤水河仁怀段最大支流,也是赤水河流域重点生态保护区。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个乡镇还是造纸作坊、煤厂林立,生态环境一度恶化。

  近年来,五马镇全面取缔、治理五马河沿岸数百家污染企业,建成上万亩高粱、精品水果等农业基地,昔日的工业小镇悄然转型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小镇。

  如今,五马河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标准,已成为仁怀市境内保护最好的河流之一。

  五马河是一个小小的缩影,折射出近年来贵州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发生的精彩蝶变。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贵州省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近年来,贵州将大生态战略行动上升为全省三大战略行动之一,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奋笔书写“生态大文章”。

  顺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多彩贵州拒绝污染,守牢“绿色门槛”,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以生态文明引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十三五”时期,贵州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4.3%、降幅居全国前列;绿色经济占比提高到42%。

  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贵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科学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超过61%,石漠化面积大幅减少。着力推进赤水河、乌江等重要流域、重点河湖、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矿产资源集中开发区生态修复,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在100%。

  今天的贵州,发展新动能更加强劲、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正努力在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上出新绩。

  美丽中国蓝图正在绘就

  钢铁企业应该长什么样?

  福建三钢集团三明厂区会给你一个特别的答案——这里不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还是国家AAA旅游景区。

  数年前,这里一度污染严重、集团还持续亏损。“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是唯一出路。”三钢集团董事长黎立璋说,企业必须坚持走环保与效益并重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淘汰落后装备,重金投入环保治理……通过持续投入和技术创新,三钢集团环保设备和工艺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钢产量也大大提升,实现了增产不增污、增产不增废、增产不增能耗的目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地的实践证明,凡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践行好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不会因生态环保而迟滞,反而更具活力、质量更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歌乐山简直大变样,绿化很漂亮,登山步道很方便,现在我经常过来爬山。”65岁的重庆市民张程丽说。

  清水溪、凤凰溪发源于重庆市“城中山”歌乐山,流经沙坪坝城区后,在磁器口古镇汇入嘉陵江。很长一段时间里,两条溪逐渐成了黑臭的污水沟。

  这两条溪的发源地歌乐山曾有不少“散乱污”企业,中下游流经区域大部分是老城区,污水管网建设难度较大。

  两年多的时间里,当地政府按照“关闭一批、规范一批、外迁一批”对山上近1700家中小企业分类处置,依法关闭“散乱污”企业1000多家,新建并改造多处污水管网,成效显著,河流黑臭现象彻底得到整治。

  “碧水穿城、水清岸绿”的美景,已然成为很多城市的靓丽名片。近年来,我国的大江大河水质明显改善,长江干流首次全部实现Ⅱ类及以上水质。黄河流域水质总体呈逐年好转趋势。

  同时,随着蓝天保卫战成效持续显现,各地环境“颜值”普遍提升。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7%,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人们普遍感受到身边的环境美了,空气好了,蓝天白云的好天气正在成为常态。

  如今,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蓝图正在绘就。

  携手同行共建绿色家园

  近期,云南十几头野生亚洲象,吸引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象群一路游走,中国政府与民众一路精心管护,护象行动得到世界肯定,成为我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

  近30年来,在全球亚洲象总量不断减少的形势下,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50头左右增长到300头左右,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这是我国生态保护持续向好的体现。

  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的挑战,呵护我们这颗蓝色星球,需要大家携手同行。

  亿万中国人,正在用行动刻画出自己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绿色足迹。

  我国向世界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的一个风电场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忙着对风机基础承台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吉林省在白城、松原等地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

  作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坚持科学治沙,强化荒漠植被保护,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40多年来,我国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分别增长一倍左右,人工林面积居全球第一,我国对全球植被增量的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中国绿”赢得世界的肯定和赞誉。

  “中国在恢复生态系统领域开展了多项雄心勃勃的行动,为世界树立了典范。”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说。

  此刻,多彩贵州已经准备好,绿色发展智慧将在此交汇碰撞。

  此刻,中国人民已经准备好,奋力绘就更加壮美的新蓝图。

【责任编辑: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