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税务机关已累计帮助企业实现成交项目金额超过400亿元。您可能没想到,这一成绩的背后,靠的是税收大数据的支持。
“手掌大的增值税发票上有丰富的信息,一张张增值税发票上的产销信息不断累积,就形成了税收大数据的‘金山银库’。上下游产业相互联系,增值税发票‘进项’和‘销项’的变化,反映了进货和销售的难易及顺畅程度,也能够折射产业链上的堵点和断点。”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说。
既可以帮原材料短缺的企业精准匹配替代供应商,又可以帮产品销路不畅的企业精准匹配潜在客户——2020年,国家税务总局开发上线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程序,供需双方能实现精准匹配,自行自愿联络,按照市场规则谈判磋商,实现供需对接。
“去年初受疫情影响,公司复工后一度面临生产和销售停滞,多亏了税收大数据‘牵线搭桥’。”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唐锐说。原来,在盛帆电子面临接单难时,浙江一家物资公司早就发出了采购意愿。这个信息先是被武汉市江夏区税务局在全国纳税人供应链系统中捕捉到,随即便告知了盛帆电子,双方很快达成协议,按市场化原则签订了855.5万元的购销合同。
2020年,国家税务总局按照“数据服务大局要加力”的要求,进一步盘活数据资源、挖掘数据价值、拓展数据应用。税收大数据特别是增值税发票数据具有覆盖面广、及时性强、颗粒度细的天然优势,除了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还有很多“技能”,在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大有可为。
为企业“画像”,精准定位确保优惠政策应享尽享
“原本我们只提交了1300万元出口退税申请,没想到税务部门主动告知我们,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我们还有700万元认证通过的发票没有及时申报退税,这个红包真是意外之喜。”芜湖东南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殷小红说。
2020年以来,各地税务机关通过税收大数据为企业“画像”,了解企业困难和实际需求,第一时间跟进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税收大数据不仅可以定向推送优惠政策,更能精准筛选出可能在申报时没有及时享受到优惠政策的纳税人,确保应享尽享。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税务部门还将大数据融入日常税收服务工作,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让纳税人缴费人足不出户、快享税费优惠。
“上午8点多提交的申请,9点多接到通知已完成了审批,下午上班发现退税款已经到账了,前后用了不到6小时。”山东省烟台市万华化学公司办税人员林卫国说。
落实优惠政策又快又准的背后,离不开税收大数据平台的强力支撑。据介绍,烟台市税务局依托大数据重塑退税流程,设立一体化退税(费)中心,实现退税最快当日到账。
深化税收经济分析,进一步提高数据服务大局能力
除了帮产销“牵线搭桥”、精准推送优惠政策,2020年,税收大数据还在很多领域大展拳脚。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刷脸进门,自助导税台“一键体检”,按照风险提示办理欠税缴纳……浙江省义乌市某电商公司法定代表人杨博不仅为自己办理了逾期申报,还办妥了一个欠税待办事项。此前,杨博要在电子税务局的相应模块查询才能掌握这一风险。如今,借助一台集成了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自助导税台,几秒钟就能把电子税务局不同模块里的未办结信息形成涉税“体检报告”。
2020年以来,全国税务机关积极构建动态“信用+风险”新型管理方式,确保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监管效能最大化。通过运用大数据开展精准分析,税务部门对于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不搞大面积、拉网式、全行业风险管理推送和检查,而是通过全面推行税务稽查“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和信用监管,依靠风险导向和信用评价结果开展差异化管理。
——打击涉税违法行为。两户企业购进苹果手机,对外销售却是电脑、服务器等产品,近日,江苏省税务部门顺着这一异常信息线索,运用大数据层层穿透,揭开了一起涉及上千个账户、金额117亿元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大案。
“破获此案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结合金融和企业数据等有用信息,由点到面,进行全链条的综合分析,掌握企业的真实运行情况。”江苏省税务局稽查局局长沈金元说,基于此案建立的情报分析模型,目前已被运用到多个行业的虚开发票案件检查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打造经济运行分析产品。凭借对经济运行信息的及时反映、准确分析,税务总局和各地税务部门深入挖掘税收数据,打造了一批具有长期应用价值的拳头产品。
税务总局探索研究税收数据与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构建税收数据推算GDP分析指标体系;山东省税务局探索利用税收数据,编制发布纳税主体活力指数和纳税主体发展指数;重庆市税务局利用财务“三张表”积极探索构建财务税收分析指标体系……
一份份基于税收大数据形成的各类分析报告,也成为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初步统计,2020年,税务总局上报分析报告超过120篇,各级税务局向地方党委、政府报送经济税收分析报告近22000篇,数据的力量、分析的成果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显现。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表示,2021年,要充分发挥增值税发票等税收大数据优势,深化税收经济分析,打造权威性、可信度高的税收经济指数,进一步提高数据服务大局的能力。(王 观)
【责任编辑: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