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原址重建企业,自主创新赢得市场
69年的钢琴老品牌奏响“命运交响曲”
阅读提示
从红极一时到最终停产,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改造的深入推进,经历转型升级的阵痛,东北钢琴凭借技术创新、产业链升级破茧重生,如何让拥有品牌价值的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打磨、组装、上弦、调音……位于辽宁营口的东北钢琴乐器有限公司厂区内,流水线上的工人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一架架独具特色的钢琴,亮光漆夺目,哑光漆深沉,试奏的钢琴音量宏大、音域宽广。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的厂房已是破败不堪,荒草就有一人高。
在辽宁,曾有不少像东北钢琴这样的老品牌红极一时。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改造的深入推进,经历转型升级的阵痛,有些品牌“勉强生存”,有些品牌销声匿迹,也有像东北钢琴这样的老品牌,凭借技术创新、产业链升级破茧重生。
缺乏价格优势
“曲折、挣扎、不甘、重振,东北钢琴的发展宛如‘命运交响曲’。”东北钢琴乐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文说。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苏州的乐器制造业“分流落户”到营口,东北钢琴厂应运而生,营口成为中国四大钢琴生产基地之一,尤其是“诺的斯卡”品牌曾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1986年,年仅19岁的张晓文进入东北钢琴厂工作。在当年举办的一次钢琴展销会上,东北钢琴展区前的参观者寥寥无几,广东、浙江钢琴厂商展区前却是人山人海。同样型号的一架钢琴,东北钢琴厂售7000元才赚500元,浙江、广东钢琴厂商售5000元就能赚1000元,缺乏价格优势的东北钢琴销路堪忧。
1988年,东北钢琴厂买下了瑞典“诺的斯卡”钢琴公司的相关制造技术、机械设备,派出40名技术骨干到瑞典学习3个月,并在掌握全部生产技术后回国,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中高档钢琴的历史。
“那时候,工厂大门外每天都有三四个集装箱排队等着拉钢琴。”张晓文说。2003年到2004年,东北钢琴实现年产3万架立式钢琴、6500架三角钢琴,2005年出口创汇2289万美元、利税2800多万元。东北钢琴当时的产品设计水平、制造工艺、生产规模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07年,受国际市场形势变化影响,东北钢琴出口量跌入谷底,被美国企业收购后,经营状况仍未好转,2011年企业最终停产。张晓文和她的同事们相继下岗,1000多名员工陆续南下谋求新职业。
选择旧地重建
8年后的2019年,张晓文募资1.2亿元完成对原东北钢琴东侧厂区及“诺的斯卡”商标所有权的收购,成立东北钢琴乐器有限公司。当时,她面对的是,停产近10年,只剩陈旧的车间和杂草丛生的厂区。
为帮助企业早日走上正轨,营口市工信局联合当地的公共设施维护集团和供电、供水等单位,帮助企业解决垃圾清运、供水、供电、供气等方面的问题,“光垃圾就拉出近400车”……
为何要选择旧地重建?除了怀旧情怀,更重要的是得天独厚的环境。
“东北钢琴的品牌一定要回到营口的原址上。”东北钢琴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凯介绍说,钢琴生产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为保证最好的音质,琴厂对环境要求很高。钢琴的音源发声部分主要是松木,要让琴声优美,首先要保证松木的通透性,这就需要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恰到好处,而营口的温度、湿度都特别适合制造钢琴,很多原厂房本就设计优良,修复后也得以保留。
厂房建起来了,技术人员哪里来?张晓文开始联系当年的老同事。59岁的企业音源车间主任周雄曾去过瑞典学习,下岗后自己创建了钢琴组装工厂。听说东北钢琴厂重建,他甘愿放弃“老板”身份,回去当了“车间主任”;郭凯曾是东北钢琴的技术骨干,后来被德国企业高薪聘请,收到张晓文的邀约后毅然回国……就这样,有30余人陆续回厂,都是有着20多年制琴经验的技术骨干。
如今,东北钢琴乐器有限公司可年产钢琴2000台,年产值达4000万元。在2020年10月举办的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上,企业接到订单近千万元。
仍面临技能人才不足等问题
在车间里,演奏者戴着耳麦如痴如醉地演奏,围观者却听不到声音。这是一台自带静音系统的钢琴,可以像普通钢琴一样演奏。当静音扳手打开以后,演奏者戴上耳机后就只能自己欣赏,这样就解决了弹琴扰民的问题……
“‘诺的斯卡’品牌认可还停留在35岁以上人群,要让如今更加年轻的购买主力认可品牌,不能只吃老本,还要有新产品。”张晓文说,从盘活之初至今,公司已经推出7款自主创新的三角琴和十余款立式钢琴新品。
然而,最近,张晓文却在为企业招聘面试发愁,因为来应聘的求职者数量远低于预期。“招来的人六成跳了槽,企业想扩大规模,目前的技能人才储备却跟不上。”张晓文说。
为此,2019年~2020年,企业与辽南技师学院、营口市戏曲艺术学校展开合作,开办了订单班,专门为企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但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产业配套跟不上是困扰企业前行的另一个难题。目前,营口市乐器制造及配件生产企业有50余家,其中钢琴制造企业有11家,乐器配套件生产企业有20余家。在辽宁,为东北钢琴配套的企业仅有4家,分布在营口、鞍山、沈阳,很多原材料要去南方采购,这与企业鼎盛时期全国有1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的情形差距甚大。
“让东北钢琴等老品牌发芽,盘活仅是第一步。如何让拥有品牌价值的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才是企业要花更多心思去思考的问题。”张晓文说。
据营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营口市正在搭建以乐器、音乐为核心的平台,将生产企业、音乐院校、文化团体、琴行零售业、进行产教销结合,创建最新的生产销售模式;同时,充分发挥营口乐器生产基地资源优势,促进行业相关领域的产品创新,技术升级,推动营口乃至东北乐器制造业向音乐教育、文化产业延伸发展。(记者 刘旭)
【责任编辑: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