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军事 > 中国军情 >正文 当前位置: 中国军情

这4支英雄部队这样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时间:2023-08-06
字体:

  图①:“王海大队”战机依次升空飞赴预定空域。
  师勇进摄
  图②:第966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救治训练。
  汪学潮摄
  图③:“冰雕连”官兵在观察哨报知空情。
  王 康摄
  图④:“上甘岭特功八连”官兵出征动员。
  陈立春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70年来,广大官兵尤其是参战部队官兵把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转化为投身强军兴军实践的自觉行动。本期,我们走进4支抗美援朝英雄部队,探访他们如何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向着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阔步前行。

  ——编  者  

 

  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冰雕连”——

  冰雪铸魂,培塑血性胆气

  本报记者  徐  隽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7月上旬,海拔4000余米的青藏高原上,第83集团军某旅“冰雕连”组织重温革命烈士宋阿毛的绝笔信,激励官兵坚决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当晚,新兵王博洋向党支部递交思想汇报:“冰雕连”战士就要像宋阿毛一样,为了完成任务不惜一切!

  “冰雕连”的名字源自70多年前的一场战斗。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战役中,连队前身原59师177团2营6连奉命在死鹰岭阻击南逃的敌军,在零下4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身着单衣的全连官兵保持战斗姿态趴在阵地上一天一夜,125名官兵全部被冻死在了阵地上,化作一座座冰雕。

  岁月更替,血脉相传。70多年来,“冰雕连”始终弘扬“坚决服从命令,誓死完成任务”的连魂精神,坚持将红色基因注入官兵血脉,每逢新兵下连、官兵调入,都要组织参观连队荣誉室,授予连队官兵荣誉编号;每季度评选“宋阿毛式战士”,开展“忆战斗历程、讲战斗故事、话战斗英雄”活动;每次比武竞赛、演习驻训,都要重温宋阿毛绝笔信,面向连旗宣誓,在厚重的传统熏陶中培塑官兵血性胆气。

  英雄的精神熏陶战士坚毅的品格。调整改革后,该连由高炮连转型为导弹连,官兵面临训练模式和作战理念的升级。“新装备必须匹配新思路,才能真正胜敌于沙场。”班长蒋平主动挑战啃“硬骨头”,向营长、连长立下军令状。他拿出装备操作手册逐字逐句研究,向厂家请教,常带着班里战友学到深夜。一个月后考核验收,蒋平带着全班架设装备,数分钟就建立起通联,信号稳定、通信畅通。

  这样的人和事在“冰雕连”还有很多。有一年陆空演习,侦察班班长李志敬带领侦察员,前出至80公里外执行任务。夜晚气温低至零下,他坚守在战位上6天6夜,为部队抗击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连队进行陆空对抗演练,面对“敌军”通信干扰,时任连长汪玉飞带领干部骨干围绕破除复杂电磁条件下的通联瓶颈展开集智攻关,在危局、险局、困局中反复研练战法训法,成功突破“敌军”电磁干扰压制。“冰雕连”官兵表示,将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忠诚履行使命任务,诠释新时代“冰雕连”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

 

  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一大队——

  苦练精飞,续写新的传奇

  本报记者  金正波

  “截获目标!”“发射!”烈日当空,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红蓝对抗激战正酣,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一大队大队长杨俊成驾驶某新型国产战机,与战友密切配合,对空中既定目标进行精准打击。

  杨俊成所在的大队,是一个战功卓著的英雄大队。1951年10月,大队组建刚满一年,飞行员人均飞行时间只有几十个小时,便在王海大队长的带领下飞赴朝鲜战场,以“空中拼刺刀”的血性胆气,击落击伤敌机29架,涌现出王海、孙生禄、焦景文等战斗英雄,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70多年来,一代代“王海大队”官兵早已将胜战基因融入血脉。进入新时代,他们飞越巴士海峡、宫古海峡,出色完成东海防空识别区常态化管控等一系列重大任务,成为空军首支整建制列装某新型国产战机的作战部队,大队6人次夺得“金头盔”,3人次夺得“金飞镖”,荣立集体一等功。

  走进“王海大队”营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楼前一架直指苍穹的米格—15原型机,机身上9颗红五星光彩夺目。杨俊成介绍,这是当年王海大队长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驾驶的战机,空战中每击落击伤一架战机,就在所驾驶的飞机上画一个红五星。

  每当新飞行员入列,他们会在战机下组织入队仪式,每次执行重大任务,会在战机下庄严宣誓,汲取向战而飞的精神力量。

  在大队学习研究室,几名飞行员正在复盘前一日的对抗空战,研究最新战术战法。记者看到,通过数字化训练系统,整个空战过程被精准呈现,屏幕闪烁间,红蓝方攻守位置瞬间转换,浓浓“硝烟味”迎面扑来。

  “抗美援朝战场上,王海大队长带领飞行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战胜了强大对手。唯有紧盯战场苦练实练,才能做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杨俊成回忆,有一次,他带队执行演练任务,直到跨入座舱准备起飞时,他还没有被告知攻击目标和方位。“战场没有预案,不确定性才是未来战争最确定的特点和规律。”他说。

  近几年,大队飞行员敏锐捕捉到思维之变、模式之变、科技之变,牵头成立信息作战研究中心,建立联演联训机制,验证新战法,破解新课题,实现能力“突围”。

  “我们一定会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传承好、发扬好,在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续写‘王海大队’新的传奇。”迈步新征程,杨俊成信心满怀。

 

  联勤保障部队第966医院——

  守护生命,用医术保打赢

  本报记者  李龙伊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医院的前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医院,救治、转运前线伤员34万多人,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联勤保障部队第966医院护理部主任宋爽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966医院将教育课堂设在院史馆和病案室,鼓励大家传承抗美援朝精神,争当白衣战士传人。

  院史馆里,宋爽指着一幅手绘图片,介绍一名冒着硝烟背伤员的女护士。她就是当年仅16岁的志愿军总医院护士、后来成为医院院长的朱勇。一次,朱勇随部队深入一线抢救伤员,途中遭遇敌机轰炸,列车被迫停在一个山洞里,100多名战友因烟熏昏迷。朱勇清醒后,将战友一个个拖出山洞。由于极度疲劳,加上烟熏,朱勇再次昏迷。可她被战友救出后又继续投入战斗,她说:“只要我还活着,就要尽最大努力救治伤员。”

  坐落在该院一隅的一幢蓝色平房,曾是志愿军总医院最大的病房,当年有近万名伤病员在这里住院救治,如今改造成了病案室。这里珍藏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件医疗器具、每一份档案,都是血与火的见证。

  “我们作为志愿军白衣战士的新传人,就要做到像老前辈说的那样,尽最大努力救治伤员。”宋爽结合自身感悟谈道,在一次次遂行使命任务中,广大白衣战士听党指挥、闻令而动,这正是军队卫勤力量在新时代对志愿军总医院“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伤病员、一切为了胜利”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鸭绿江畔,水流滔滔。炎炎夏日,第966医院野战医疗队正在组织实战化背景下战场救治训练。只见医疗队员冒着“炮火”,用拖拽法、匍匐搬运法将“伤员”救下,后送至临时救护所,快速展开检伤分类和包扎止血。

  演练中,一名“重伤员”多处被弹片划伤,还有几处枪弹贯通伤,医护人员立即为他输血,随后按流程进行清创、探查摘取弹片和手术急救,成功完成救治任务。训练结束之后,一名医疗队员说:“每次训练时,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当年医护人员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救死扶伤的情景,我们不敢有丝毫马虎。”

  如今,966医院不仅时刻保障驻地官兵的健康,在抗震救灾、国际维和等重大任务中,都有他们的身影。一代又一代白衣战士传人,在这里经过锤炼、收获成长。该院领导表示:“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一定能像志愿军总医院先辈们那样,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医术保障打赢,向着胜利不断发起冲锋。”

 

  空军某部“上甘岭特功八连”——

  迎难而上,锻造尖刀利刃

  本报记者  李卓尔

  盛夏,某训练场上铁甲轰鸣,空军某部“上甘岭特功八连”正在进行阵地攻防演练考核,面对复杂特情,官兵们密切协同配合,最终将胜利战旗插在“敌”阵地上。

  “战斗精神顽强,战术运用得当。”得到考核组的肯定,连长向东总算松了一口气,“对于八连来说,训练场上的每一次胜利都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

  71年前的上甘岭一战,在不足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面对每秒落弹6发的火力密度,八连先辈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浴血奋战43天,坚守坑道作战14个昼夜,最终将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插上了上甘岭主峰,用鲜血和生命铸就形成了“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的连魂,成为一代代八连官兵的精神坐标。

  前不久,八连整建制奔赴某陌生地域开展实战化训练,按照上级的要求,部队刚到驻训地就组织实弹战术考核,然而由于训练环境不适应,战术运用不够准确,考核成绩并不理想。

  “上甘岭战役中,我们连队没有丢失一个阵地,也没有打过一场败仗,如今面对改革强军的大考,必须迎难而上,打赢新时代的‘上甘岭战役’。”党支部一班人形成广泛共识,“只有适应各种不同作战环境,才能锻造出真正的尖刀利刃。”

  大家集智攻关,针对所在地域特点设置训练课题,不断探索新的战法打法,采集整理该地域的各项作战数据,逐个课目研析,逐个难题破解,训练场上的不适应很快得到解决。

  训练无小事,时刻盯着训练难题集智攻关是八连的优良传统,也是连队战斗力建设一直勇立潮头浪尖的制胜密码所在。

  时代在变,任务在变,八连官兵瞄准打赢攻坚克难的冲锋姿态始终未变。

  去年,向东带领八连官兵参加某联合实兵演习,官兵们搭载大型运输机远程机动千余公里,面对陌生地域、陌生敌情下的集群伞降,官兵们如一把把尖刀从天而降,直击目标,并与其他军兵种密切协同配合,圆满完成了演习任务,不仅积累了该型运输机大规模集群伞降的宝贵经验,空降机械化作战优势也在任务中得到充分彰显。

  近年来,八连立足新的使命任务,先后上高原、入草原、赴海滩、战丘陵,让部队在不同地域地形、不同战术背景下开展实战化训练,探索解决战斗力建设的难题瓶颈,全域作战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南豪、张浩、夏澎、汪学潮参与采写)

【责任编辑:周勇 】